机构动态
提升乡村生态价值,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以四会市大沙镇乡村振兴规划为例
项目名称:《四会市大沙镇乡村振兴规划》
委托单位:大沙镇人民政府
规划面积:86.39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21年12月
为从镇级层面统筹镇村发展,推动镇村一体谋划、融合发展,肇庆市乡村振兴局下发《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指引》,大沙镇人民政府委托新空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四会市大沙镇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新空间课题组同镇政府密切协作,历经数次实地调研,并与四会市自然资源局、大沙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及大沙镇各部门进行了多层面的工作座谈,经过反复论证与意见征求,最终形成了一部具有创新性而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成果,并于2021年12月15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工作推进会现场
专家咨询会现场
实地调研现场
专家评审会现场
现状研判,解答乡村振兴命题
《四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在编)将大沙镇的城镇规模等级划分为中心城区部分,在城乡关系全面重构的背景下,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内的大沙镇而言,乡村建设进入新阶段,本轮规划重在科学识别这一特殊现实,并提出以乡村振兴深化城乡融合的有效实施路径。
大沙镇位于四会市东南部,东邻佛山市三水区,北连肇庆高新区、南接肇庆新区、西北连通四会主城区,地理交通区位十分优越,是四会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东部门户区域,接受着大湾区资源要素的辐射,现状国土虽以非建设用地为主,但其产业发展、居民收入来源、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呈现了突出的非农化特征。与此同时,乡村经济存在着土地、资金、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工业用地转型利用缺少现实路径。因而,改善低效的空间供给、低品质的人居环境,形成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基调,是本轮乡村振兴的核心命题。
大沙镇交通区位图
价值识别,确立绿色发展导向
大沙镇山水林田塘兼备,境内青歧涌是绥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主体段,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基底,生态竞争力是其稳固动力。现有南江、富溪、马房、岗美四大工业园,工业企业281家,农业特色产业为水产养殖业,鱼塘面积达5.9万亩,水产品年产量2.3万吨,是广东省“菜篮子”基地,产业基础是其乡村振兴的强劲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湿地公园分布图(含试点单位)
四会绥江国家湿地公园
四会绥江国家湿地公园
课题组认为,应充分发挥大沙镇背靠超大规模城市群和腹地经济的优势,重点突出自然生态环境价值,抓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创业环境的建造,这也是大沙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侧面。基于此,课题组提出建设“城乡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典范”与“高效、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产业新区”的发展定位,规划重点聚焦在为大沙镇未来的发展谋划特色空间和创新空间。
项目驱动,提升乡村空间效能
本轮规划的产业振兴围绕示范项目的建设展开,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布局示范建设项目库,带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服水平的全面提升,吸引优质企业和人才向大沙汇聚,以拓展发展空间。
从乡村振兴项目的主题定位、产业业态、空间形态、近期行动等角度进行规划,基于产业物质空间拓展的需要,提出工业园区与农居SOHO的创意更新方向,以工业园升级改造和农居改造为突破口,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基于水产业链条上下游拓展的需要,聚焦“生产、研发、贸易、交流”四大环节,规划八大水产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建设辐射带动有力的地标水产产业体系;通过六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示范项目,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乡村业态,增加土地经济价值。
生态提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建设要求,规划坚持绿色发展导向,打造风貌突出、生活宜居便捷的活力岭南水乡,从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两方面着手,引导大沙镇将生态和景观优势转化为经济和发展优势,提升用于生态观光、休闲游憩、康养旅居活动的物质空间基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通过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保护水系廊道、自然保护地和生态斑块构成的生态格局,聚焦“山、水、林、田、塘”5大生态要素,以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为重点,营建可持续的生态网络体系;从乡村人居环境保护着手,强调历史建筑保护和农房管控力度,提出存量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建设指引,针对性提出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四小园”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强化具体工作落实。
大沙乡村风光
大沙乡村风光
大沙乡村风光
大沙乡村风光